(今日.58同城)v7.2.2月英无惨
郑风田:逆城市化在中国不会成主流🕔《月英无惨》😻就这样,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传来。4月,吉林省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0.07%;5月,云南又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从现实情况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现实工作中,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过了当作做成了;有的地方要求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有的工作拖沓敷衍,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还有的拍脑袋决策,搞家长制、“一言堂”,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等等。凡此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是表象,不讲政治才是根本。,中国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倡议和方案,蕴含着整体观念、长远思维、和合思想,与悠久的东方智慧一脉相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赏中国“对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依靠制度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沈江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中国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也提出一些建议,请代表、委员们关注:
农村改革千头万绪,从何处发力?土地制度是突破口,这是农村改革的第二项任务。一方面,要保护进城务工者的土地权益。进城务工农民在城镇稳定就业定居是一个长期过程,他们对土地权益更为关注。这就要求在改革过程中,维护好进城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使他们能安心在城镇工作生活。,坚持围绕中心履职尽责。人民政协只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才能明确使命职责、把握着力重点、彰显意义价值。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服务两个百年目标为履职主攻方向,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工作着力重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助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履职质量,建立协商议政质量体系,制定提高议政质量的模式方法、建言资政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推动协商议政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围绕一个“干”字,聚焦一个“实”字,认真履职,务求实效,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主播海霞在“委员通道”介绍了“推普扶贫”提案的进展情况。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写提案的同时,海霞与同事录制音频作品,邀请贫困儿童到北京学习普通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根本政治原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通过政协制度的有效运行和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3.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践行了“红船精神”的为民本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创建了人民政协制度,创立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创建人民政协和推进政协工作的过程中,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工作方针,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形成毛泽东关于人民政协的思想,为人民政协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颁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編輯:Bhargava】
相关新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 2023-03-26 01:12
- 余明辉:破解“用工荒”要分类施策 2023-03-26 01:07
- 肖罗:稳定也是一种“获得感” 2023-03-26 12:22
- 中国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23-03-26 12:39
- 决胜在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 2023-03-26 12:44
相关新发布
- 如何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2023-03-26 01:15
- 容错能否促有为:三位地方干部谈制度落地激发干劲 2023-03-26 12:44
- 2015:大众创业掀起新高潮 2023-03-26 12:41
- 如何培育创业创新的更强时代动力 2023-03-26 01:11
- “两个一百年”需紧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2023-03-26 01:13